白宫贸易和制造政策办公室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长期全面的工业计划,以此来抢占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土企业取代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研发并制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地位,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
一、中国的经济入侵策略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长期全面的工业计划,以此来抢占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土企业取代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研发并制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地位,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
历经三十多年飞速发展,中国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全球产业链升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大量与全球规范不符的掠夺政策和侵略行为之上,也就是:经济入侵。就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对市场经济干预的严重程度来看,美国,甚至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重威胁。
中国毫不掩饰其在某些领域的经济侵略政策和行动,通过重要政府文件确立为国家战略。商业团体,智库和政府相关机构还不断在宣传层面为此造势。具体执行则落实到国家控制的国有企业,投资公司,政府部门,军队和技术人员等。本文先简要介绍中国经济侵略的四个方面:
·保护本国市场免受进口商品及服务和国际竞争的影响:包括高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其他管制措施。
·扩大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工业政策支持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出口补贴,确立国企优势地位,在国内国际市场中与外国企业竞争。受益于国内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从而拉低全球价格水平,将外国竞争者挤出国际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并控制战略性自然资源:中国通过掠夺性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模式“债务陷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换取市场准入和自然资源的债权。这些关键资源包括铝土矿,铜,镍和稀有大宗商品(铍、钛、稀土矿)。这种模式在集权或法律不健全的国家尤其行之有效。
·控制传统制造业:中国政府依靠优惠贷款,超低电价,尚未健全的环保法律和监管缺位的组合拳,牢牢把控住许多传统制造业部门。欧盟商会在其报告中称:“对一代人来说,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位置。”截至2015年,中国占世界汽车生产的28%,轮船生产的41%,冰箱,彩电,空调和电脑生产占全球的比重分别超过50%,60%和80%。
然后,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经济侵略的两个方面,并对相关重要政策和行动展开陈述:
·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窃取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
·抢夺驱动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产业的先进技术。
这份报告将记录中国实施这两项战略的主要产业政策、政策和实践。通过这种实施,中国政府寻求获得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皇冠上的宝石。
二、中国如何获取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控战略性新兴行业
中国工业计划的目标是对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学习、融合与再创新”。该计划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通过物理和网络手段窃取技术和知识产权,通过伪造,盗版和侦查,逃避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律。(2)利用“技术换市场”、“强迫”外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3)对关键原材料进行出口限制和垄断采购权的方式“胁迫”外国公司。(4)有计划地收集公开信息和技术成果,派出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作为“技术间谍”,同时引进美国科技人才,以此“窃取”美国的先进技术。(5)通过政府投资获取技术。
A. 通过物理和网络手段盗窃技术和知识产权
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称:“中国政府支持的商业间谍活动分布广泛,长期活跃。”目前已知被中国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包括:电子、通信、机器人技术、数据服务、医药、移动电话服务、卫星通信和成像、商业应用软件。
1. 商业间谍通过物理方式窃取技术和知识产权
商业间谍潜伏在公司内部,获取商业机密,盗窃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针对相关美国公司有计划的商业间谍活动……通过谍报人员渗透,系统性地窃取美国公司信息网络和知识产权,制造盗版,最终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试验小组的报告称:“中国商业间谍活动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单独依靠法律手段不足以有效抑制中国政府支持的盗窃活动。一方面,在间谍活动产生实质影响之前,许多美国公司对此毫无觉察。另一方面,一些美国公司担心公开商业间谍犯罪会带来不利影响。即使公开举报,中国政府通常采取不配合态度,制造跨境调查难度。
公开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安全部在海外部署了4万多名情报官员,本土情报官员储备达5万以上。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提供大量人员支持。
2. 网络盗窃与间谍活动
互联网技术加剧了经济间谍行动的危害,情报界普遍认为网络间谍犯罪比传统方式具有更大威胁。
——美国国家反情报长官办公室呈国会年度报告
中国大范围地进行网络经济活动,其中包括通过网络入侵外国公司系统,盗取知识产权、商业机密、商业流程和技术。据估算,每年被盗取的商业机密价值为1800-5400亿美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开展并支持入侵美国商业网络系统的行动,盗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获得了大量未经授权,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包括技术数据、谈判筹码、内部敏感通信信息等。这些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盗窃和入侵行为严重损害美国商业利益。”
2012年,威瑞森无线通讯公司联合19家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对4.7万多起网络安全攻击事件进行研究,共发现621次数据泄露和不少于4400万条数的数据破坏记录。涉及经济间谍入侵的数据泄露事件中,96%是由中国政府直接或间接主导。
2013年,网络安全公司迪昂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作战指挥部“高度制度化”,拥有10万以上的作战人员。2014年5月,美国司法部公开了对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员的刑事起诉,罪名为盗取美国能源和钢铁行业有关机构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构成网络入侵和经济间谍犯罪。
2015年9月,美国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晤,正式承诺“双方政府均不得以获取商业竞争优势为目的,开展或支持网络入侵盗窃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行动。”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2016年报告称:
“虽然火眼(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监测到来自中国的网络间谍入侵的数量在逐渐下降,但这很可能表明中国网络入侵并没有停滞,而是从过去高频率简单化攻击转为更集中、专业和复杂的网络间谍活动。”
3. 逃避美国出口管制法律
中国政府支持的间谍活动也包括逃避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美国《武器出口管制法》和《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目的,限制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敏感技术出口。
随着军民两用技术的不断增加,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和其他政府机构在执行出口管制法律时面临严峻挑战。比如,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如果被中国获取,将被应用在军事领域。
于阿敏(美籍华人)事件是中国逃避美国出口管制的最新例证。
美国助理检察官 Daniel Irick 称,“于阿敏涉嫌参与成立空壳公司、建立海外账户和伪造文件等间谍活动,相关非法交易达260万美元。”
2002-2012年间,于阿敏向美方供认罪行,“在一名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的授意下非法购买和偷运无人水下航行器的相关技术和部件。”
4. 伪造和盗版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伪造和盗版产品生产国。据估算,中国伪造和盗版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美国知识产权盗窃委员会(独立于两党)统计,伪劣品和盗版软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250亿美元每年,商业机密泄露的损失则为惊人的60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活动日益猖獗,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知识产权侵权国家之一。
5. 反向工程
中国通过反向工程技术,拆解分析产品或零部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制或生产相似产品。特别是,受专利或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应用于反向工程被认为是违法行为。
在中国工业计划目标(对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学习、融合与在创新”)的指导下,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通过反向工程复制外国产品,省去了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B. “以技术换市场”的强制性措施
一直以来,中国对外商投资采取“以技术换市场”的工业政策,堂而皇之违背WTO成员国的准则。在这一背景下,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持续追赶外企,加剧了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
——欧盟商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7年会员企业调查显示,近20%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3年曾经被要求转让技术。94%的会员企业担忧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强制性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1)外商持股限制,如通过合资公司强制性转让技术;(2)与行政审批和执照申请相关的歧视性原则;(3)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领域差别对待;(4)安全审查;(5)安全可控的技术标准;(6)数据本地化;(7)繁琐的检查干预;(8)歧视性的外商投资限制目录和名单;(9)政府采购限制;(10)强制实施偏离国际标准的本土技术标准;(11)强制性研发本地化;(12)反垄断法;(13)专家审查小组;(14)一党执政影响公司治理;(15)在合资公司内部安插中方人员。
1. 外商持股限制
中国通过限制外商持股,强制或引诱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换取市场准入。一方面,外商进入中国市场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本土技术创新和进口替代不断加强。
例如,中国政府规定特定领域外商投资在自合资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限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在某些情况下,中方在合资公司中持股占50%以上。”
合资公司一经成立,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就不可避免。通常,中方通过合作制造流程或隐蔽手段盗取技术。
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与日俱增,中国政府大幅减少了合资公司强制性技术转让的明文规定,更多通过隐性条款达成交易。虽然中国领导人曾在诸多场合宣称废除此类做法,但强制性技转让时有发生。
2. 行政审批和执照申请相关的歧视性原则
中国政府通过复杂繁冗的行政审批和执照申请流程强制外商转让技术,换取在中国的经营权限。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投资中国的外国企业需要具备一系列行政审批资格,包括投资许可、项目许可、注册地条件许可和国家安全许可等。经过层层审批环节和非关税壁垒,外国企业不断让步,被迫转让技术、知识产权和营销渠道信息等,同时,中国企业则受益于有利的商业条款。
按照中国政府规定,100多个行业有经营执照要求,包括食品和药品生产、采矿和通信服务行业。执照限制提高了外国企业经营成本和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
3. 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领域差别对待
中国通常采取执照申请或超低价补偿等方式迫使外国企业转让专利和技术,否则将通过以下三种措施限制其专利权。
1)中国政府对获得外国公司技术许可的本土企业有特殊规定。所有技术改进归技术改进方所有,且外国专利授权方无权阻止中国许可持有人进行技术改进。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这些规定使美国公司深受其害。中国许可持有者在原有专利技术上另行改造,然后在中国或其他地方申请专利。
2)虽然外国专利授权方对授权本土企业的技术和专利享有独家支配权利,但中国政府试图不断缩短这一时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专利或商业机密等技术的保护期在10年以上。对中美合资企业来说,中国政府规定技术转让协议的有效期通常不超过10年。”
3)根据中国现行的合资公司规定,外国专利授权到期后,中国许可持有人可以无限期使用。
诸如此类扰乱市场的政策严重损害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力和创新投资能力。中国企业购买专利技术的费率远低于外国竞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竞争优势。同时,专利技术所有者也蒙受了经济损失。
4. 安全审查造成强制性技术和专利转让
中国通过安全审查强迫外国企业公开专利信息,包括源代码、加密算法和其他敏感知识产权信息。
中国的安全审查规定可以追溯到1999年版《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法律,加密技术被列为国家机密。近些年来,中国在新兴高科技领域不断加大安全审查力度。
2017年6月正式实施的《中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审查,限制跨境数据传输、执行数据本土化。由此确立的中国网络安全标准远超过国际标准的范围和程度。
欧盟商会对此表示关切:“外国企业将不得不向中国政府相关安全审查机构提交产品设计和源代码信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美国公司被迫披露关键技术信息,包括源代码、设计数据库、行为模式、逻辑模型、平面图和中央处理设备的物理构造等。”
5. 安全可控的技术标准
中国将“安全可控”的技术标准纳入《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不同行业的技术标准多达30余项。
在安全可控技术标准的要求下,外国企业需向中国政府提交关键技术如源代码和加密算法,否则将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6. 数据本土化规定
中国要求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将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本土化,比如将数据存储在中国服务器上。外国企业因此面临巨大风险。美国商会评论到:
“外国企业为研发或经营目的存储在中国的有价值数据或信息面临被非法或不正当使用的风险,特别是中国目前法律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外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7. 繁琐的检查干预
中国政府频繁复杂的检查规定已经超过了公共卫生和安全标准的检查要求。例如,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要求对外国生产商进行大范围国内检测和工厂监察,经过一系列认证之后方可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目前产品目录包括农业机械、电动工具、机动车和零部件、医疗器械和消防设备。
此类规定不仅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还制造了市场准入壁垒,增加运营成本,从而保护了本国生产商。
8. 歧视性的外商投资限制目录和名单
中国省部级外商投资限制目录提高了关税壁垒和市场准入,进一步收紧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限制。例如,外商投资电信服务行业负面清单扩大了该领域执照经营的范围。外商只有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才有资格申请执照,否则不允许合资公司使用外国商标经营。
同样,排除在中国政府外商投资正面清单以外的外国公司将无法享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中国的外商投资限制目录对外国企业造成严重的非关税准入壁垒。
9. 政府采购限制
中国的政府采购限制覆盖面广,旨在提高进口替代和本土创新。欧盟商会称:“中国没有签署WTO《政府采购协议》,因此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利好本土供应商。”
外商投资限制目录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政府采购限制。此外,外国商品如药品也被排除在医疗报销范围内。
10. 实施偏离国际标准的本土技术标准
中国在新兴战略领域制定的某些国家标准严重偏离国际通行规则,目的是阻碍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利好本国企业和技术。例如中国政府制定的4G移动网络FDD-LTE标准、无线通信网络WAPI标准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单独标准。一旦中国在智能制造标准领域另起炉灶,外国科技供应商的市场准入将尤其困难。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在航空、计算机数控装置、机械设备、医疗器械和机器人技术领域奉行独特的本土化技术标准,强迫外国企业公开源代码、加密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制造贸易壁垒。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覆盖的行业企业可以用较低的专利成本获得外国企业技术。中国目前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受中国技术标准。
11. 强制性研发本地化
一家大型跨国电信设备公司的CEO最近接受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采访,他在北京开设了一家研发设施中心,拥有超过500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当问及他是否瞄准了中国的人才市场时,他措辞模糊:“除非我向中国政府保证我要在这里开设一家高科技研究室,否则不允许我卖设备给中国电信服务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中国使用各种手段要求外国企业在当地建立研发设施,以此换取中国市场的通行证。中国在2017年颁布了新的市场准入法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根据新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必须掌握整车制造的全部研发和生产技术,比2009年市场准入规定的三项关键技术要求更严格。此外,还需具备重要研发能力。”中国在2014年发布了《集成电路产业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研发、制造和运营中心。中国大举收购美国公司的目标之一就是掌握先进的研发设施。
12. 反垄断法
虽然中国《反垄断法》有助于行业竞争,但也迫使外国公司作出让步,比如按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专利技术,提升本土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按照中国《反垄断法》,对涉嫌垄断的外国企业处罚额度是当年销售额的1%~10%。此前,美国高通公司接受9.75亿美元罚款,被迫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出售专利技术。
13. 专家审查小组
中国行政管理机构数量众多,他们授权政府、行业和学术机构代表组成专家审查小组对外国企业进行审查和资质鉴定。他们通常巧借例行审查的名义调取外国企业的专利信息。此外,专家审查小组的成员可能与被审核公司存在商业竞争关系。
14. 中国共产党干预公司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根据习主席的讲话精神,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加强党组建设,将党组工作列入公司章程,参与公司管理决策。中国政府借助这一手段确保公司对国家战略目标的执行和落实,完全忽视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诉求。
企业董事会成员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例如,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成立党组部门,目的是确保公司运营符合国家工业战略和政治目标。目前,百度已在美国硅谷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开始在公司内部成立党小组。
15. 在合资公司内部安插中方人员
中国政府要求合资公司雇佣中国员工,服务于中方合资公司。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中方在合资公司内部安插的工作人员从属于中方原有子公司,通常与合资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合资公司的技术面临被转移或泄露的巨大风险。”
C. 通过经济手段强制技术和知识产权转移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提升了行业竞争力。有时,外国公司采购中国原材料的价格是中国企业的两倍。在某些领域,原材料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例如,稀土矿占风力涡轮机零部件成本的50%以上,占LCD显示器总成本的50-60%。价格差异使零件制造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欧盟委员会
1. 原材料出口管制政策
中国拥有大量品种多样的重要原材料储备,这些材料对全球供应链,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至关重要。中国稀土、钨和钼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严重限制了重要原材料的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
“中国出口管制措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生产商的下游产品制造形成制约,这些产品包括钢铁、化工产品、混合电力汽车、节能灯泡、风力涡轮机、硬盘、磁铁、激光器、陶瓷、半导体芯片、制冷剂、医学成像、飞行器、精炼油产品、光纤电缆和催化转化器。中国原材料出口价格被人为调高,同时也对全球原材料市场价格造成扰动。在出口管制的影响下,不少外国下游产品制造商将生产和技术转移到中国。”
2. 中国的买方垄断力
中国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比如航空业)拥有巨大的买方垄断实力,迫使外国生产商在本土化生产和技术转让等方面作出让步,极大地扩充了中国基础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实力。
D. 信息收集
中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信息采集渠道获取美国国家安全创新基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
1. 科学技术信息开源收集
在中国政府的授意下,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军队等派出大批人员进行系统性、大范围的开源信息收集工作,旨在获取外国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为本国所用。
虽然其他国家也通过公开信息不断改进技术,但中国的开源信息收集行动已高度制度化,广覆盖、大规模地搜集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和五角大楼联合报告指出:“中国最大化利用各类信息源,包括扫描科技文献、数据分析专利、保留工程机械产品样本和收集科学会议发言等。”
1985年,中国重点科技研究所超过400家,科研人员达6万之多,长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调查、合成、重组、基准测试和反向工程活动。如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了向不同产业、大学、科研机构和人员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职能。该研究所拥有500人以上的团队,储备了上百万篇博士论文和政府报告,几十万册参考书目和几千本外国杂志、专著和会议纪要。
1991年,中国一位资深的情报人员出版了《获取国防科技情报的来源与方法》,可谓是中国开源信息收集领域的教科书。这本书的摘要有以下内容:“信息就是文件。”“信息本身不是情报,而是情报来源。”“信息收集政策由国家高层制定”“在制定收集政策时首先应该考虑情报信息如何满足国家情报系统的需要。”
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和五角大楼联合报告称:“这本书全面记述了中国对外军事开源信息采集工作……将各种媒介形式的信息整合成可分析的数据,极大地缩减了研究时间和资金成本。”
2. 非传统信息收集:在美国的中国情报人员
每年有30多万中国人来美国留学或在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企业孵化器和智库工作。目前,在美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人约占1/3,在科学、技术、机械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外国研究生中,中国人约占1/4比重。
非军事部门和科研机构已逐渐成为军民两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设立了形式多样的助学助研项目,尤其是针对科学和工程机械领域的留学生。另外,中国政府利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引导外国留学生或科研人员采集前沿信息,为国家军事和战略目标服务。
2018年2月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参议员 MarcoRubio 向FBI局长Christopher Wray提问:“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科学和数学相关学科的学生,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反情报工作带来何种风险?”Wray回答:“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办公室(大城市和小城市)均发现当地有中国安插的信息收集情报人员,覆盖了几乎全部学科,特别是学术研究领域的教授、科学家和留学生。我认为学术领域的环境相对简单,才造成了这一问题。”
FBI局长Wray认为:“中国政府支持的非传统信息收集人员正在侵蚀我们开放的科研环境,来自中国的威胁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门,而是扩大到整个中国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美社会的力量与之抗衡。”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和五角大楼联合报告称:
“美国学术界倡导开放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学术精神,而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留学生在掌握了美国前沿科技后,回到中国为国防军事研发所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美国出口管制规定。”
中国国有企业不断加大对联合研发项目的资金投入,在美国高校建立新的研究设施。比如,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据悉有中国军队背景,因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隐患。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1656条款规定:美国国防部禁止与使用华为或中兴通讯生产的电信设备或服务的公司签订合约。
华为公司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和相关领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未来很可能被应用在军事领域。
中国政府支持的国有和民间机构在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等创新科技中心建立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基地。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在硅谷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与谷歌、苹果、脸书和其他科技公司抢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许多前沿先进的国防科技研发都诞生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据了解,有一部分在美国顶尖实验室工作的中国籍研究人员返回中国后,将学到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应用于军事武器研发,比如应对抗现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代超音速滑翔飞行器。
3. 科技、商业和金融领域人才引进
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国有和民间企业、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许多中国企业也想方设法挖走有意向投资或合作的外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中国政府的科研资助项目由来已久,长年投入大笔资金,广泛网罗新兴高科技领域的人才。人才引进计划包括两大领域:外国人才引进和海外中国人才招募。
外国人才引进的对象为其他国家研究机构、实验室和大学的学术泰斗和行业领袖。外国专家待遇优厚,可享受税收减免、免费住房、全额保险、家庭安置补偿、科研经费、荣誉头衔和其他政府奖励。
海外中国人才引进的主要对象是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高端人才。中国企业和机构常常借爱国主义情怀呼吁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回国报效祖国。回国人才可享受现金奖励,优先保证就业。此外,中国政府还向长期在海外工作或学习的高端人才提供国内短期交流机会,掌握他们在海外的科研成果。
中国中央政府于2008年宣布开展“千人计划”人才引进工作,主要针对重点科技领域的高端研究人员、专利或知识产权持有人和稀缺科技专家。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后可享受丰厚报酬,并在中国科研机构和大学担任要职。
根据中国官方披露的信息,自2009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有4.4万多高端中国人才回国发展。《中国日报》报道,“中国的创业园区已超过300多个,吸纳了6.7万海外归国人员和其创办的24500多家公司。”
E. 政府扶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引进高端技术
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大规模地投资美国资产,收购美国公司,企图将美国高端技术和知识产权引入回国,发展本土新兴战略行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中国政府制定了系统性的工业发展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和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投资高新技术行业。据统计,中国政府性科技投资基金规模达几十亿元。
2006-2014年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购买重要自然资源。自2015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美国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力度。
《中国制造2025》中清晰地列明了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中国近些年的海外投资与其战略目标高度一致。
2012年,CB Insights发布了中国对美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目录,600多个投资项目总值接近2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机器人技术领域。中投公司,中国最大的主权财富管理公司,向一家对标硅谷高科技企业的风投基金注资8000亿美元。
1. 中国政府广泛动员企业和投资公司投资海外高科技公司
中国国有企业、受政府操控的私营公司和国家投资基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举投资外国高科技产业。
(a)国有企业
习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主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新华社
习总书记在全国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国有企业是中国非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对中国产业政策发展至关重要。据估算,国有企业占中国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的1/3.
中国国有企业大规模收购美国战略资产和可转化为军用的技术,对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称:“政府机构支持的一些中国国有企业,如今在美国面对诉讼时经常采取一种具有争议的辩护理由,即他们享有主权豁免权。”
(b)受政府操控的私营公司
中国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投资决策有很大影响力,借助贷款优惠、行政干预和公司股东协商等方式,支持或禁止公司在某些国家特定行业的投资决策。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
这一观察得到了中国企业的四大特征的支持。首先,中国的许多企业依赖于中国政府的融资,通常是优惠利率。
其次,中国可以通过前述规则来影响私营企业,这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在公司治理中的授权角色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公司管理层大多为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WentongZheng and Curtis Milhaupt研究发现:“中国前100家私营公司(按营业收入排名)中的95家和前10大互联网公司中的8家的实际控制人曾经或目前在政府机构(比如人大和政协)中担任要职。”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7年会员公司调查显示,多年以来,美国公司最担心的问题是中国企业逐渐提升的竞争力。除中国的国有企业以外,私营企业和在中国的其他外国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强劲的商业对手。
调查结果还显示,美国企业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政府优惠贷款(63%)、优先许可和行政审批(58%)、政府优先采购合同(53%)、税收优惠(45%)和较低的土地价格(40%)。
第四,中国政府对中资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实施行业限制措施,引导私营企业投资流向新兴战略领域。目前,中国政府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指南》将对外投资领域划分为鼓励、限制和禁止三类。中国政府鼓励中资企业收购海外高科技公司,限制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大规模投资。
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和政策约束引导私营公司按照国家工业发展目标布局海外投资,这种做法扰乱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 损害了外国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竞争环境。
(c)国有投资管理公司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国有投资管理公司。自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至今,资产管理规模亿接近1万亿美元。
世界前十大主权财富基金中有三家在中国。墨卡托研究中心认为:“虽然这些主权财富基金和其管理层通常标榜自己为私营公司,但其所有权关系和融资结构模糊,国家在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4年6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目标,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家信息安全水平提供保障。在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国有投资管理公司加快了收购海外相关领域资产的步伐。《刚要》发布90天后,工信部宣布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预计达210亿美元,二期规模约为190亿美元。
2.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掌握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
在国有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支持下,中国企业在新兴战略高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公司并购、风险投资、种子投资和绿地投资。
(a)公司并购
为了掌握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中国企业往往采取最直接的方式,合并或收购。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称:
“2016年,收购企业规模占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的96%。同时,制造业设备、房地产开发和科研项目等领域的绿地投资仅占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的4%。2017年上半年,收购企业规模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比重上升至97.6%。”
中国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重点投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
(b)绿地投资和风险投资
中国在美国的绿地投资和风险投资还处在相对初期发展阶段。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和五角大楼联合报告指出:
“过去十年,中国对美国科技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并购。现在,中国对在美国的绿地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主体多为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
中国风险投资公司Sinovation 在美国高科技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和并购。自2009年成立以来,Sinovation共募集了12亿美元资金,投资了近300家初创公司,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为25家。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和五角大楼联合报告指出:
“中国企业斥巨资投资美国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机器人和区块链技术领域,而这些行业对美国未来创新科技和军事武器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过去五年,中国在美国的风险投资项目不断增长,约占所有风投项目的7-10%。”
中国借助风险投资分享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美国政府对技术转让的审查。
三、总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两大产业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及获取他国新兴科技产业成果的具体做法。中国经济规模庞大、政策手段严重干扰市场,企图通过经济入侵掌握其他国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在新兴战略行业占据绝对优势。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创新科技也面临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