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80天内有包括小蓝车在内的5家共享单车倒闭,和当年打车软件的厮杀相似,共享单车市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后,再次形成了两巨头的格局——摩拜与ofo。正所谓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资本的推动下,两大巨头都稍稍放缓了中国的内部竞争,转而将目光投向海外。
为什么ofo和摩拜都急不可耐的想奔赴国外?
共享单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仅有不到半年。别说中国市场只进了少数几个大城市,远未到“站稳脚跟”的程度,即使是滴滴这样高举高打,也不敢这么早就把业务拓张到海外。
急不可耐奔赴海外,其中一个解释是资本的催促。据报道,ofo于2015年12月获得东方弘道和唯猎资本的Pre-A轮投资之后,1年时间完成了5轮融资。摩拜单车继2015年10月30日获得愉悦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后,于2016年8月至9月,完成了B轮和C轮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和高瓴资本,融资额高达1亿美元。如今的资本,已经没有耐心像当年培育快的、滴滴那样,继续用几年时间来养大ofo和摩拜单车了。
另外从ofo角度上讲,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周活跃用户量为2625万,ofo小黄车为2092万,摩拜领先25%。周日均活跃用户,摩拜领先38%。周使用次数,摩拜摩拜领先多达99%。虽然这是八月份统计出来的数据,但这个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在中国本土有如此大的竞争压力,手中握着大量资本,有什么理由不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呢。
共享单车模式在美遇冷
今年1月宣布进军美国旧金山市的中国共享单车品牌“小蓝车”刚宣布“进军”后不久,旧金山市政部门就给“小蓝车”首席执行官写信,反复提及“公共路权”,提出包括“经营活动不许与现有法律和特许经营协议相冲突”等多项要求。
其后,纽约市的相关官员还对“小蓝车”进行了公开批判,甚至将其称为“流氓”企业。纽约市规划局则向“小蓝车”发出警告函,要求它办妥有关多点租赁的经营许可,否则将对其予以处罚,甚至进行刑事起诉。
消费需求不及中国,文化背景不同,美国人更崇尚“汽车文化”,加上监管政策完全不同,这些都让中国的共享单车在美国局面尴尬:除了“小蓝车”,“小黄车”在斯坦福大学短暂停留后便被校方要求撤离,摩拜单车也难见踪影……
ofo膜拜在美未来走向
LimeBike(美国本土共享单车品牌) CEO Toby Sun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于ofo和摩拜而言,或许出走海外是一种选择,想要跨境做共享单车,最重要的是把中美两边协调起来,引导跨境团队。而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中美两边现有的公司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纯中国的公司能搞定硬件、供应链,这一点美国的公司很难做到。美国以软件技术见长,让他们来中国找供应商同样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单车能够在中国土壤里发展起来的原因。
如果在美国本土生产硬件,自行车的生产价格可能会赶得上汽车。只要涉及到供应链的整合,从手机、到手环,国内的智能硬件都有价格优势。
尽管中国共享单车在美国暂时“遇冷”,但一些美国媒体仍对其在当地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展望。这背后,是对共享单车身后的中国资本的信任。“中国共享单车新兴企业的力量是强大的。”美国《财富》杂志网站7月中旬发表文章写道,业界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公司背后,都有着腾讯、阿里巴巴等重量级的资本支持,两家公司的估值都超过十亿美元。
即使是中国的模式,想要落地美国,说到底是一个中国模式本地化的事情。关键在于能否将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去打造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