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93期     2024年04月26日
一知半解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93期 作者:苏宏涛/文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之前,有人问你:“文学是什么?”“是语言的艺术。”你不加思索。人家又问:“艺术是什么?”“是心灵的写照。”你一如既往。“什么是心灵的写照?”人家还问。你没有厌烦,你意识到得换个说法。比如列宾一八八七年画的《托尔斯泰肖像》,他与托翁是好朋友,托翁信奉东正教,常年素食,平日里穿得像牧羊人。他笔下的托翁为何名扬四海?完全可以这么说,这幅肖像画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反应。可谓心之所向,画之所至。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都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只有从自己心里流出来的才能流到别人心里去,才能让人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共鸣。


        明末的泉州,有个李贽。他的《童心说》至今闪光不已。他说的童心其实是真心,有真心才有真诚的表达。换言之,所有的好作品都是有感而发。那些劣制品其根源在于虚假、造作。无病呻吟虽然不是疾病,一旦染上,艺术就不辞而别。


        给《然后以外》起名的时候,你想到唐朝法眼文益禅师的诗句——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你已步入知空之年,但比较喜欢佛家的理论。佛家认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有时,你也笔耕不辍。你依旧采用第二人称叙述,一味信马由缰。事先没有任何计划,想一出是一出,脱脱的无知者无畏。你觉得空的本义是无自性,世上的万事万物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基于这个理论,你又写了《粽子划龙舟》。有一位史学家认为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你认为小说是一个补充。既然远去的事没有亲身经历,未来的事也难以想象。那么写出当下就是作家的第一使命。《粽子划龙舟》有两块,一是南音,二是旗袍。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旗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作。你更想说,文化自信就是把千百年来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向全世界展示。南音和旗袍都有点小众,但总有人乐此不疲。南音很从容,悲而不伤,喜而不狂。旗袍之美在于安静,像蓝天白云,与中国妇女的贤良淑德特别契合。


        你也很关注本地的旗袍,经常去看她们的演出和比赛。她们年纪大多不小了,那朝气蓬勃,那风生水起,让你看见生命的美丽和欢喜。然后,终于等来了!旗袍合着南音行走,那别样的旖旎!也应了那句古语——源头既清,波澜自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