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8日至23日,广东省友协与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举办“2017广东公共外交周”系列活动,近70名来自14个国家17个友好组织代表、外国驻穗领馆官员和外国留学生代表出席。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合作与交流》的演讲。陈平认为,文物古迹可以让历史延续,还可以让历史场景为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研究历史文明的机会。同时,陈平提出,让文化遗产从资源性、保护性、静态化存在,变成资本的转换,产生商业价值,形成商业模式。这些观点十分深刻,也很有现实针对性。为此,本报全文发表,以飧读者。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重要的论坛。昨天晚上我才得知今天的听众是很多外国人,而我准备的PPT以及内容只是用中文,所以我就会用中文来演讲,我确认一点: 我的中文应该要比英文好多了。
刚才曾智华先生从一个世界银行家的角度谈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方面的建议。我是从文化遗产谈起。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符号和自己的体征,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具体的象征,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年来获得的灵感和智慧的体现和载体。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文化遗产都在消失当中。我曾经带着我的一些年轻人在今年5月份从中国的西部祁连山(5月份祁连山仍然是白雪皑皑)下的玉门关5个小时到达了一片黄沙的敦煌,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当时我问年轻人对一路风光是否感兴趣?因为我们正在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年轻人回答说老师,我们平时太忙了,只有这样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部电视剧。这种现象并不惊讶。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环境被不断改变,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信息的高速发展甚至是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而取代。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全球气候的变化,还有战争、局部地区动荡,难民问题,妇女儿童教育健康,以及我们自己发明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侵略。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大自然,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人类文明,人类的文化遗产重要性和美好性是我关注已久的课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和倡导,这个伟大的倡议给全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光明的机遇,因为一带一路把人类变成了共同体,联合在一起。所谓民心相通,心相通文化在先,只有了解了彼此间的文化我们才会相互理解得以沟通。中国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就是美美与共大家相互了解的载体。
2016年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这个项目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请的。申遗成功后的这条文化走廊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启示和新机遇,也就是说文化遗产如何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合作共赢?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一些数据不一一表述了。乐观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还有很多文化遗产和遗迹存在着大量保护,留存以及更多的现实问题。这条走廊有很多古迹遗址存在着交通不便,经费不足导致维修缺失,更导致遗产仅仅留存在那里,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引起更多的关注。我们如何在今天经济社会的情况下让更多青年人、游客对旅游、经济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与商讨的话题。
这是我今年在敦煌的莫高窟拍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有些壁画上面的画像颜色已经变黑,这是由于游客过多,空气和光线的影响,而导致壁画氧化。所以,一方面我们希望文化遗产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另外一方面更多游客的蜂拥而来给它带来更多的破坏,这就是文化遗产和经济共同的特点和矛盾。所以目前国际遗产界有不同的声音:是开发更多的遗址,让它们成为新的景点?还是让他们沉睡在底下或者安静于现状,也算是一种保护?
另外,文化的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交。今年8月21日,我和同事在北京组织策划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2017)国际高峰论坛。希望就文化遗产合作做一场交流。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我们的论坛,来自十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学者,手工艺人们在一起互动交流。俄罗斯,伊朗,埃及、意大利的博物馆馆长教授们都积极发言。如何打开博物馆大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让儿童和青少年获取更多的文物力量、智慧和保留的源泉。大家可以从图片看到,现场我们邀请了一些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来自6个国家,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创作手工艺的过程,这种繁杂性引起了很多到会者的好奇与关注,它也是我们举办这个论坛的原因。中国和不同国家的大师给现场到会者展示他们的技术,我就在想很多的年轻人对于文化遗产失去了信心是由于遗产跟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让遗产活起来?如何让博物馆展示他们的魅力,就是从文化遗产资源到资本的转换。
现在我想谈的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活化利用和再保护。我在德国生活了20年,柏林这一座城市在二战后40%的城市由于战后的破坏变得残缺不全,近60、70年来德国政府和德国的百姓致力于这一座城市的复苏和修建,修旧如旧,尽可能按照原样来复制修建,维修。德国有很多的文化和古迹,通过修复让这座城市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如何让我们的后人造福千秋万代,让文化遗产惠及现在的民众,给国家旅游经济带来好处。然而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传承和惠及当下,更多是惠及后人。这个是埃及的阿布辛贝神庙,大家现在看到这些遗址是文物,同时又是人类新的创举,努比亚行动计划,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联合对于文化遗产的修复与行动,因此也诞生了联合国教科文的《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文物古迹可以让历史延续还可以让历史场景为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研究历史文明的机会。大家可以看到意大利美丽罗马的建筑,感受到历史的文物和文明,同时让人感受到历史给我们带来惠及后人的经济利益。
我们今天要考虑到很多的遗产作为景区之后,在保护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很多景区,由于它的产品非常单一,再加上过度的强化了经济利益,比如说卖门票以及过度开发,因而导致很多的游客没有心愿来这里静心观赏,体会到原有的价值,也无法理解文化遗产原有的内涵,其承载文化和思想。那么如何让遗产活在当下?让其产生二度价值?让文化遗产从资源性,保护性,静态化存在,变成资本的转换,产生商业价值,形成商业模式?需要有很多科学与合理的运营与创意。所谓与时俱进。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案例。也就是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成功案例。
这是来自中国的台湾的一个著名案例:胶袋纸。中国古代的皇帝经常批阅奏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于是根据这句话,创意师创意出“朕知道了”这样的一个胶带纸。意思是你要需要帮助,别着急,朕知道了,胶带纸来了。幽默风俗,流行一时。还有这颗著名的精品玉白菜,通过创意人员对它的创意与衍生品的开发,创作,它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旅游产品和创意产品。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图标可以看出,根据文物、文化遗产所创立的产品已经占很多博物馆的收入的巨大比例。
接下来我要讲一下,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产品,故宫拥有大量珍贵的收藏品,过去一直是止于欣赏,保护,近年来,随着管理者的理念转变,研发了大量衍生品,创意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创造出了多很的当代人喜欢的产品,扇子、杯子等等,到今天为止,故宫已经创造了九千多种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吸引到现在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过去只是看一下文物,但是通过一些创意产品的推出,故宫现在的游客没有减反而有增,更多年轻人愿意了解故宫。所以故宫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收看这一部片子的恰好是很多的年轻人,而且很多年轻人都表示将来要参与到文物的修复。所以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文物的修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研究领域,它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与未来发展空间。
如果你了解伦敦一定知道伦敦热电厂,这个热电厂位于市中心,已经废弃多年,像鱼刺一样卡在伦敦的喉咙,经过几位设计大师的设计,这个热电厂变成了一个时尚而先进的展览馆,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让很多艺术家向往,酒店公寓令人趋之若鹿。现在是非常好的工业遗址外利用的典型案例。这个是北京798的工业遗址,798原来是一个工厂,现在变成了成了大型的文化艺术创作集散地,艺术家云集,有很多当代的艺术展览,发布会,都是来这里举行开幕式。效果非常好。这是遗留下来的一段蒸汽机火车头。大家知道,现在中国的高铁非常非常发达,过去的蒸汽机火车几乎不存在了。这段火车头变成了珍贵的拍电影的场景。假如当时把它废弃,拆除掉,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
实事上,人类总是在与时俱进。
比如,原来我们用毛笔、鹅毛写字,然后有了圆珠笔和钢笔,发明了打字机,电脑,现在是手机触屏,科技文明的发展使得很传统的文明日益消失,很多技术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永久性退出历史舞台。留给我们后代就是博物馆,书本上、屏幕上、电视上留下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我非常焦虑的作为专业的从业者在信息化高度发达,传统日益消失的时代,如何唤起大家的共识,积极努力挽救保护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
我生活在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歌德闻名世界,歌德富有智慧和思想,传说歌德在写《浮士德》的时候,屡次遭到魔鬼的侵袭,歌德投掷了墨水瓶,吓住了魔鬼。聪明的设计师就用这个故事发明了歌德墨水瓶,游客纷纷购买。不仅如此,还有各种以歌德为主题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也为歌德博物馆带来了一些收入。所以我们希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要有新的思维与高度,带来新的灵感,为今天的社会继续服务,继续产生价值。
无论是纽约还是北京,已经有很多城市的诟病,水泥丛林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住的楼房里面我不知道我的对门是谁?邻居是谁。现在有一些楼房管理越来越科技化,甚至发明了用眼睛去识别,只要把眼睛输入门禁就可以进入了,假如有一天你失明了或者眼睛有问题怎么办?还可以进到自己家吗?我们传统之美已经渐渐的忘记了。
一个城市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之繁荣,地理位置之优越,或自然风光之美,而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核心是人。人,才是发展的主体,人,才是经济价值的主体,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经济变得更加发达,但是发达以后人类会怎么样?现在很多大城市都有共同的问题,交通拥挤,空气非常脏,很多大城市人都想去乡村,这说明人类发展是在回归简朴。
当你去去一个陌生城市旅行的时候,你会有紧张与陌生感,你会缺少亲近感,但是当你在这座城市拥有亲人与朋友的时候,一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因为有人,有人情,所以,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而人类是群居动物,从古到今,都是扎堆而生。今天居住与建筑形式的改变,已经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回归,让人与人的关系亲密起来。所以艺术节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节庆,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中国也非常多节日,这些节日能够把人们拉在一起。
我所在的机构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每年在全球各地大概有200多个艺术节,艺术节不需要语言,需要肢体以及真诚投入表演就会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艺术节开始的时候大家不认识,语言可能是不相通的,一个法国的普通游客和中国的鼓手他们语言不相通,但是通过共同学习一个舞蹈,或者手把手教会对方一个动作,就可以产生友谊。我曾经带领内蒙古的乌审旗歌舞团出访波黑。我们的内蒙古的小伙子与俄罗斯姑娘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他们用手做成心的形状,表达他们的情感,非常令人感动。他们语言是不通的,但人性,人心是相同的。人与人,人与文化是相通,相通的基础是平等、友好、宽容。
好的艺术节,节庆还可以把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来,让青少年,游客们了解当地文化,了解传统,韩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夏布节,在这个节日上,要表演出殡的场景,让老人出来表演从麻绳到织布再到成衣制作的过程,孩子们可以来学习,参与。时装设计师把麻布设计成时尚的,流行的,实用的每个人可以购买的服装,让大家来购买,这是非常好的形式。
中国山东潍坊风筝节也是我们机构帮助创建的节日。潍坊是非常著名的风筝城市,几十年前,这座城市很多人自娱自乐,放风筝,做风筝,后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通过举办国际风筝节,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的人到潍坊来参加风筝节,他们现在建立了50多个景点,合同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大家不要小看文化遗产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利用好了是非常好的旅游载体,这是我们对于潍坊风筝节市场分析的图标,时间关系不多说了。风筝多业的经营格局,还有一个它是典型的民俗文化节日,还有就是系列节集会形成的效果。
这是我们在波黑建立的艺术节,通过艺术节的建立,我们已经非常成功邀请了全球大概60多个国家来这里参加艺术节庆,人们通过节庆发现了波黑地区的自然之美和旅游之美,所以现在这个地区已经变得非常有名的艺术节日。2013我开始进入到中国西部的贵州省并且有幸成为旅游文化大使,我参与到了一些旅游与文化项目的策划,设计与运行中。大家知道中国有50多个少数民数,仅仅在贵州就有40多个,在民族多样性的地区如何让它跟世界结合起来呢?我们开始介入到很多具体活动中去。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举办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至今我们已经邀请了将近一百多个国家的民间手工艺大师去参加。还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与专家,行业领域的官员,这个博览会做的非常成功,我们提出了“世界的贵州,贵州的世界”。这样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促进了很多手工艺人的交流与创作热情。现在很多手工艺人都会主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再去贵州。说明了它的吸引力。
这一套服装是德国特里尔大学的学生设计的德国民族服装,由贵州大学的学生进行时装表演,当时贵州的一些游客感到非常惊奇很自豪,我们不需要出家门就可以买到不同国家的手工艺。所以今天我们参会的朋友们可以思考,我们文化的交流其实可以用非常好的载体进行最好最简洁的交流。当时我们三天的时间在这个城市有20多万的游客参加我们的艺术节,当时作为举办者和策划者我们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艺术节可以带来不同的收获,艺术节可以返璞归真,大众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教育性,活动的可持续性以及文化传承性。
中国的张骞出使西域带走茶叶、陶瓷等很多先进经验,带回来的是西方文明,这种文化的交融可以通过产品以及艺术节进行交流。
作为两个小孩的母亲,在他们小的时候我经常读书给他们听,我曾经期待,等他们长大会读书的时候,他们会自己去读书,会闻到书的香味,感受印刷的那种亲切质感。但是没有想到十几年他们长大了,会写字了,电子技术也到来了,日新月异,孩子们写作业可以用电脑,与同学们沟通可以有手机,不用计算,因为可以使用计算器。他们看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与众多的孩子们一样,沉醉在电子时代里面,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要探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如何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对传统文化强化、复苏,让它有序的传承,同时要让它变成当代人所喜欢有时尚气息的产品,它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时间关系,我不能深入交流一些我更多的研究内容。但是我自己心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通过我这些年行走在东西南北,我的经验与感触就是,要想合作,首先要去了解对方,要想了解对方,心态一定是要尊重对方,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包容,做到交流和互建。“一带一路”的宗旨是民心相通和互鉴。
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曾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之中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发掘这些已近冷却的灰烬,而是要把双方深入其中,体会那尚存的温热。我们人类只有团结起来,团结起来以后才能战胜大自然和现代化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困难。如果我们疏离的话就将失去更多。
感谢你们的聆听!祝大家在广州玩得愉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