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人民币在岸(CNY)和离岸(CNH)市场兑美元汇率快速下贬2%左右,突破1美元兑换7人民币元十年来的历史关口。这不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而更突出的是美国财政部随即宣布中国为“汇率操控国家”;同时美国财政部声称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中国为汇率操控国家”这个判断。随后,不少媒体就开始担心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家”将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和负面影响如何如何,等等。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 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一,人民币汇率破7是对中美贸易战加剧的正常反应
7月31日,中美贸易代表团关于中美贸易磋商第十一轮会谈在中国上海结束;双方都认为这次商谈获得了“建设性”的成果,预计9月份双方继续在美国华盛顿进行第十二轮会谈。可是,8月1日(周四)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其推特账号发布,在9月1日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其余3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进口关税。这个突入其来的措施令美国股票道指在第二天(周五)最大下跌幅度接近1000点。8月5日(周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然下贬2%左右,突破1美元兑换7人民币的历史关口。8月7日,国际黄金价格继续近三个月来的飙升,突破1盎司1500美元的6年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挫;国际资金寻求避险港。
对于这种人民币汇率的急速变动或者(下贬)现象来说,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呢?还是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对美国贸易施压的正常反应(汇率操控)呢?
对此问题,美国和中国政府各执一词;但是,作为国际金融管理和协调的最权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8月9日发布的中国年度经济报告却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任何汇率操控行为,人民币汇率水平反映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人民币汇率水平目前不存在高估或低估的现状。这种结论对于美国财政部来说,确实很不爽。
此外,不仅中国的经济学者,而且美国一些知名的经济学者,也公开批评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为“汇率操控”国家的做法。因为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状况也不完全符合美国财政部所定义的“汇率操控国家”的三条标准。这三条标准是:1)该经济体对美国每年贸易顺差在200亿美元,2)该经济体的经常账户盈余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3)该经济体的政府持续单方面干预外汇市场。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报告,从2016年到2018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6%下降到0.4%。8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也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4%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单就这一标准来看,中国也不符合美国财政部自己所制定的关于“汇率操控国家”的标准。
从此也可以看出来,在过去近30年来,美国政府一直把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家”作为威胁的政治手段。
我们再看过去十多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状态。在2008年4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破7的水平;国际金融海啸发生后,人民币处于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继续保持单边升值状态,在2014年10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最高6.11的水平。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贬值,在2016年12月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到接近7的水平;进入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开始升值;到2018年5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开始进入贬值期;在当年1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到接近7的水平;此后,又开始缓慢升值,在2019年4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的最低水平。此后,又开始贬值,一直到8月5日破7的水平。
可以说,从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处于单边升值状态。从2015年到现在,人民币汇率总体处于贬值状态,其中也夹杂着升值的区间。如果从2005年“7·21”汇改到今天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处于升值状态。根据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在这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
再回头看过去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就能理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状态与市场的关系了。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可以说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一直要“保8%”的目标,变为“8%”一下;2015年为6.9%,2016年为6.7%,2017年为6.9%,2018年为6.6%,2019年第一到二季度为6.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2019年为6.2%。可以说从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正是中国经济这种发展趋势的一个反映。由此也从另一个方面获得中国并非一个汇率操控国家;人民币汇率变化完全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状态。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中,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中国金融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到今天,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朝着一种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发展(Clear 浮动汇率制度)。
从1994年新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大体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
1)1994年1月1日,对人民币汇率实行“计划”和“市场”的“双轨制”并轨,实行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2)2005年7月21日,结束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持续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程度。
3)2007年1月4日,把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区间从0.3%扩大为0.5%。
4)2012年4月16日,把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区间从0.5%扩大为1%。
5)2014年3月17日,把人民币汇率的日浮动区间从1%扩大为2%。
6)2015年8月11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人民币汇率中间报价机制,主要是做市商参考前一日的市场收盘价,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报中间价。同时,在12月份,中国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
7)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微调。一是调整一篮子货币的数量和权重,并缩短计算一篮子货币汇率的时段;二是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这两项措施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接近市场机制。
过去25年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重大改革就体现在三次:1994年汇率并轨,2005年“7·21”汇改,2015年“8·11”汇改和12月份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这三大措施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中国人民币银行基本淡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过程中。这时,如果还指摘中国属于汇率操控国家,那就有点荒唐了。
三,人民币汇率贬值并非应对美国对中国贸易施压的有效手段
从2018年美国政府向中国发起贸易战开始,就有有关非经济类的专家认为,中国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是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常识,一个国家的本币汇率贬值,可以促进该国家的产品出口,减少进口。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以增加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关税为手段向中国施压,中国完全可以使人民币汇率贬值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但是,实际上,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并不是应对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有效手段。
各位是否还记得,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和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打击时,这些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管理部门都采用了使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的手段来应对危机,而唯独中国政府宣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不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
同样,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政府也采取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措施。
在金融危机期间,保持本币汇率稳定才是应对危机的最有效手段。同样,在中美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不是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
这似乎违反一般的经济学常识。为什么呢?
一般经济学常识只指出了一种状态:即本币汇率贬值可以促进出口;但是,当本币大幅度贬值的时候,还会发生另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减少进口,而是导致资金外流和金融动荡。实际上加剧了经济运行困境。
一种货币的对外汇率,不仅仅是该国家(经济体)与外界贸易结算的连接点,也是该国(经济体)与外界资金流通(投资)的链接点。无论对于进出口商还是投资者而言,在从事国际经济活动时,都希望货币汇率相对稳定,减少汇率风险;这样才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如果在应对美国贸易战的过程中,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那么,国际投资者在中国的财富实际上会缩水。投资者的信心会丧失;国际投资者要么处于观望态度,要么在货币继续大幅度贬值前加速撤资。这实际上会恶化经济运行现状。所以说,那种寄希望于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的手段来应付美国增加关税压力是不可取的。
四,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向
人民币汇率刚刚破7;这两天似乎还在继续下贬。中美贸易战目前看来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那么,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将如何呢?是否会跌破8?或者跌得更多一些呢?对于市场的具体变化,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但是,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在最近一到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贬值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正在成为一种硬通货。
1,中国的崛起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升值状态
仅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从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今年(2019年)为6.2%,明年为6.0%。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是,中国经济崛起,这已经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仅凭这一个基本判断,就可以断定,在未来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状态。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仅仅是中国在减少并消除中国国内的贫困人口,提高国内人均收入,而且正在改变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影响“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通过倡导和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海陆两个途径重新把中国与其周边国家,与中亚和欧洲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设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二战”后的国际金融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将成为强势货币。
反观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美元的长期走势,美元汇率贬值似乎成为一种趋势。自从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其执政的口号是“使美国再次伟大”;但是,在处理国际问题的许多做法上,所获得结果将是与其愿望相反的。就特朗普总统发起的以消除美国的贸易逆差为目的的贸易战来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地削弱美元国际地位的做法。
自“二战”以后,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有强势的国际货币,从经济学理论方面来解释,其根本原因就是以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来支撑的。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和美元霸权二者中,美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种两难选择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特里芬悖论”。虽然在1970年代,尼克松政府令美元与黄金脱钩,但是,至今,与黄金脱钩的美元国际金融体系并没有完全解决“特里芬悖论”的难题。
面对这样的难题,特朗普总统选择了以贸易战的方式来结束美国贸易逆差;如果美国贸易逆差消失了,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也就大大地削弱了。
把美元和人民币在国际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对比,就会发现,从长期来看,一涨一落的结果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处于升值状态。
2,中美贸易战和国际经济进入调整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在最近一到两年内处于贬值状态
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于升值时期,但是,在最近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处于贬值状态。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中美贸易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经济本身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所产生的负效应。二是,国际经济处于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近四十年来的发展面临不少政治和经济摩擦,中国经济需要调整适应。三是中国经济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阶段,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面临艰难的调整时期。四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经济的对外大幅度发展仍需要时间。当以上这些调整任务完成以后,人民币就会进入升值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