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55期     2018年12月28日
让健康工程早日结出硕果

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健康工程启动大会上的致辞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55期 作者:健康工程组委会主任 何丕洁 时间:2018年12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以健康工程组委会主任的名义出席这次会议。

非常感谢刚才各位领导、专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健康工程的形势和未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有些观点,振聋发聩,值得深思,深受鼓舞!这也足以说明,健康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凝心聚力,开创进取。

回顾中国百年近代史,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座很多同志都亲身经历,深有体会。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高效发展,也得益于健康领域各项政策的大力推进。

当前,随着时代和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趋于多样化,健康问题成为一个绕不开、推不掉的焦点问题。

比如,土壤问题。人类95%的食物直接或间接产自土壤,然而全球33%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退化。“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从农田到餐桌,既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国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可以说,实现中国梦、提高国民健康整体指数,“三农”是基础。

还有,大气污染问题。“呼吸到新鲜空气”成为一个地方是否宜居的关键评估因素。刚才陈教授讲了,其中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却离不开现代交通工具。有人说,治雾霾只能靠大风吹。能不能从根上解决和治理呢?上个世纪40、50年代的伦敦、洛杉机,都是曾经有名的雾都,现在今非昔比。所以,治理雾霾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全社会的协同持续作战。面对雾霾,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戴口罩、发段子,全社会必须行动起来,各尽所能,有所作为。

再比如,健康管理问题压力大、运动少、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群体增多,慢性疾病低龄化,老龄化问题逐步增多。国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出了一系列“处方”,态度坚决,力度空前。“看病一号难求、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有所好转,但终归医院是治“已病”为主的,而做好疾病防范的大量工作应该在院外,主动权应该在大家每个人自己手里!所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医治未病、健康保健、健康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大有可为,值得深入去发掘、规范、宣传、推广和运用。

健康工程就是因此而来,就是要以大众健康为中心,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强调关口前移、挖根因、抓源头,以相关领域的焦点问题为突破口,聚焦聚力,持续推进。这些设想和举措,正是源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要精神,符合我国新时代创新改革的现实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健康工程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响应,也希望在座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们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通过大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资源和力量参与进来,让健康工程早日结出硕果!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在健康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感谢大家为这次健康工程大会付出的努力、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