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40期     2018年05月08日
环球古道探险第一人

—— 著名环球探险家吴涛和他的古道探索之路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40期 作者:赵树信/文 时间:2018年05月08日

        2018年1月18日,吴涛完成环球考察任务,终于回到也是出发点的祖国首都北京。值得一提的是:2018正好为吴涛前往各国徒步古道的第10个年头,还是他开始徒步行走国内古道的第30个年头。



        北京的四月,处处暖意,当记者如约见到在“驴友”中早已声名远播的吴涛时,如坐春风的感觉扑面而来。这是一个不到40多岁十分健壮的男人,眉宇间荡漾着掩饰不住的阳光朝气,因历经沧桑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足足10岁之多,这应该是长年户外活动大自然对他的慷慨馈赠吧。


        公开信息显示,吴涛专事古道探究已经有30年的历史,期间他带队或独走了青藏、川藏(南北)、新藏、滇藏、唐蕃古道、尼泊尔等多条涉藏的线路,几乎走遍了中华大地,同时走完了新疆的经典徒步线路。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还有漓江、珠峰、冈仁波齐、稻城亚丁、四姑娘山、长城、哈纳斯、虎跳峡、三峡、鳌太、格聂神山、雨崩、天山腹地等国内绝大多数著名的古道线路。到过非洲撒哈拉沙漠大沙漠,在印度恒河游泳,进入俄罗斯高加索山山区等,带回大量珍贵的图片和资料。


        长期的旅行,而且大多世界范围的徒步行走和考察,也赋予了吴涛雄山大川般爽朗的性格,接受记者采访直抒胸臆,说话不拖泥带水,聊起世界著名景点和感受深的地方,描述相当地准确、传神,记者跟着他一同游历,足不出户感受了一把走进中国和世界名山名水、走进古道的无比快乐。


        天生山水情


        吴涛的父亲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却英年早逝,撒手人寰时,吴涛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在吴涛稚嫩的记忆中,父亲不曾给自己留下过一句什么嘱咐或是人生期盼。


        但父亲遗传基因中,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却不知不觉中在吴涛身上发酵。上中学的时候,一到周末,吴涛就去爬周边的大山,那是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每到暑假,他最快乐的事情,是跟家在农村山区的同学一起回到大山深处,一边帮人家干农活,一边上山看风景,陶醉在山里清新自由的空气中。


        小的时候,吴涛还经常做梦,总是梦到自己立于大石之上,默默看下边水潭中巨鱼游弋……这让一个思维发达的少年,浮想联翩:大鱼代表什么?它为什么不止一次进入我的梦中?却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部美国奇幻片《大鱼》(BigFish),答案终于出现。


        片中主角说:“养在小鱼缸里,金鱼就会一直维持它的大小;若有更多空间,金鱼就会数倍化的成长。于是我想到我成长的原因,就是我打算追求大世界。巨人是无法过一般生活的!……大人物就该有大城市!这里太小容不下你,这里容不下我的雄心壮志。”


        这些经典台词,让吴涛泪流满面,因为他发现影片主人公爱德华·布鲁姆说的话,正是自己心底不止一次出现过的想法,心有灵犀一点通,高度的心灵契合,     


        不但一下子让吴涛明白了那条大鱼游弋的意思,更使他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与大鱼“拥有相同的人生”……


无径之林,常有情趣,

无人之岸,几多惊喜,

世外桃源,何处寻觅,

聆听涛乐,须在海里;

爱我爱你,更爱自然,

摈弃自我,退身自思,

拥抱自然,灵感如泉,

面对自然,全无顾忌。


        英国诗人拜伦的这首诗,吴涛非常喜欢,百读不厌。可见,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吴涛而言,出自天然,深入骨髓,超越常人,且终生为之付出,无怨无悔。


        学校毕业后,吴涛进入金融系统工作,端上大多数人非常羡慕的金饭碗,可他自己却感到完全失去了宝贵的自由时间!于是毅然辞去工作,下海经商。虽然商海浮沉,情绪跌荡起伏,但钟情于山水,对旅行的爱好一直没有停止过。


        再后来,干脆放弃所有的一切,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先是在国内游历,走遍祖国名山大川,接着放眼世界,向更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具有更高难度的旅途进发,一走就是三十年,少有歇停,且还在继续走着。


        历尽艰险


        走高难度的旅途,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人们通常称之为探险,也叫冒险旅游,冒险旅游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远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早年的吴涛就属于王安石说的“有志者”,乐意独行,是户外运动圈的“独行侠”,同时也是有名的“倔驴”。


        常常出发时是一个团队,走着走着,随着“险以远”的到来,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吴涛自己。在吴涛的字典里,好像没有“退缩”二字,只要能走,哪怕有一口气,就一定走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走,意味着所有遇到的风险,都必须一个人承担,而旅途中的风险往往无法预测,更具有不可控性,危及生命的元素随时可能罹临。有一次在秦岭山区,他与一只黑熊不期而遇,黑熊走的路,正是自己的必行之路。这时候,只要他稍微发出点大的响动,或者气息被黑熊嗅到,黑瞎子都有可能立即向他发起攻击。情急之下,他匍匐在路边一动不动,待黑熊向前走远一段距离后,再慢慢跟进,并警惕地保持着与黑熊的距离。


        有一年,“驴友”相约攀登青海玉珠峰,半道突遇暴风雪,同队的十几人顶不住,全部紧急下撤,只有他不愿前功尽弃,坚持留在山上。途中,雷暴从山顶往下炸裂开来,冲击波劈头盖脸砸下来,他只能将冰镐压在身下,以免跌入深渊,晚间,他独宿5600米营地,几年前这里曾有多名年轻人绝望地失去生命,而在几个月前,乌鲁木齐登山协会副主席杨戈也曾在此处休憩,但他再也没能睁开双眼。第二天,吴涛成功了,他一个人登上洁白的神山之顶。但是那天,他也开始反省,决定今后不再以生命去换取征服大山的虚名。


        如果说自然界带来的死亡危险,虽凶险但还有一定的躲避空间的话,那么,人为的凶险,则让你无法躲避,只能硬着头皮去“死”,那又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2007年,吴涛把中国十大徒步线路列为挑战目标,西藏墨脱线路居十大徒步线路之首。


        人们是这样介绍墨脱的:墨脱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宗教信徒朝圣的“莲花宝地”,又名“白马岗”,藏语意为“花朵”。大藏经《甘珠尔》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因此,这里又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圣地。在某种意义上,墨脱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这里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有人称,在到过墨脱人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说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


        之前,吴涛选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无人区为目标后,整理资料时,翻出无数的失败和死亡案例,这让他冒出不少冷汗。墨脱的路号称是中国最难走的,每年有不少人倒在途中死亡,而最让人惧怕的,还不是它的路,而是门巴人的“毒”。


        墨脱县有一个著名的寺庙叫仁钦朋寺,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最大,二是因为最神秘。在从县城到寺庙的路上,风光艳美,却不见一个人影,只有成群的蚂蝗起起落落,恐怖气氛日渐浓烈。


        走着走着,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吴涛迷了路,被一群围上来的孩子引导着,往附近的村寨里走。孩子把两个巨大的柠檬塞给吴涛,给他解渴,他给他们钱,孩子们不要。走着走着,吴涛突然记起来,前面正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老驴”警示过的地方,千万不能靠近的门巴人村寨。


        藏族人离不开茶,门巴人离不开酒。聚居在墨脱的门巴人,通常喝的酒有三种,一是玉米酒,二是鸡爪谷酒(藏语叫“曼加”),三是大米酒。有喜庆活动或遇尊贵客人时,门巴人在酒里掺上酥油、鸡蛋,使之味道更加清香甜美。同时,门巴人也有酒里掺毒的习俗。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民族仇恨或阶级报复,而是一种迷信观念的驱使。放毒者认为,毒死富裕的人,自己就能招来财运;毒死体格健壮的人,自己就会健康长寿;而那些命运不好的人,可以通过毒死得意者获得好运。放毒有“热毒”和“凉毒”两种,中“热毒”之人,很快就会倒毙;而中“凉毒”的人,则慢慢枯干黑瘦,最后死去。


        吴涛出发前,花了不少时间研究门巴人的下毒习俗,出发后,对此事也特别留心。此时,想躲避已经来不及,因为孩子们也是基于一份热情和友好,出发点是善良的。吴涛被拉入一户人家,这家人有俩男人一妇女,正围着桌子喝酒,看到吴涛进来,马上端酒上来,并摆出非喝不可不喝根本不行的架势。


        吴涛心里清楚,门巴人招待客人,除了酒还有老鼠。此时,他想的是,相比较喝酒的危险,老鼠虽然恶心,尚能接受。


        吴涛无奈,喝了一杯酒下肚,但是主人万分热情,一路敬下来,吴涛一口气喝下八杯酒。


        事后,吴涛想,门巴人并没有在给自己的酒里下毒。也许是下的慢性毒,还没到发作的时候,也许是自己命大,抗过了酒里的毒素。反正,10年过去了,自己活得好好的。


        一路走来,中间遇到过车祸,遭遇过持枪抢劫,碰到不少当前科学还无法解释的各种怪异……一次又一次“死亡”经历,为吴涛他赢得了“不怕死的冒险王”称号,但他同时又发现,所有自己认识的朋友都远去了,因为没有一个人能自始至终跟着他走到底。久而久之,吴涛开始怀疑自己挑战极限的意义了:长此以往“冒险”,拿生命做赌注,除了满足了极大的刺激之外,其它价值何在?


        于是,他一直喜爱的历史文化探索进一步具体化,古道考察成为吴涛旅行的主题,户外运动从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古道探险


        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2007年10月13日,位于东八时区北京的国际古道考察队队员吴涛,正式开启七大洲古道考察先遣工作。


        古道,古人行走的道路,一般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世界著名的朝觐之路、罗马古道等。所以说,古道具有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探索和发掘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的冒险旅行。


        古道属于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Cultural Heritages),主要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线性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种形式。


        吴涛对古道的定义是:这条道古人使用过,现在还存在,道路保留可能是全部,或者是保有一部分原路面遗迹。


        依据这个概念,吴涛确定了古道探索的宏伟计划,以一带一路为开端,对“世界文明之路”进行环球徒步考察,环绕地球5圈,走遍世界10大古道,了解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26种文明形态,探访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走入300多个民族的生活,徒步总里程将超过20万公里。


        美国电影《大鱼》中说,主人公离开家乡艾许镇有两条路:一条是新铺好的,旧的则没铺。人们不走那条旧路,传说中那条旧路闹鬼,但电影主角还是选择了旧路。


        《古兰经》中说:“你不要骄傲自满地在大地上行走,你绝不能把大地踏穿,绝不能与山比高。”


        吴涛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是深思了一番,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了“把大地踏穿”的行程。


        那么,行走古道的困难会不会比一般旅游少一些,遇到的死亡威胁也会比专程的冒险之旅小一些吧?


        吴涛幽默地用英语回答:NONONO!一连串的“NO”字,颠覆了记者此前的认为:走古道的风险可能小于冒险旅行。


        生命从旅途中重生


        我国的青藏高原,应该算作世界最神秘最凶险的地区之一。吴涛清楚地记得,那是穿越乌孙古道的第四天,他独自睡在帐篷中,夜半突然发现有个黑影立在身边,惊悚之下,他本能地想站起来,但是浑身无力,感觉中自己身体的能量在一点点流逝。


        乌孙古道处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无人区,资料显示,该处高原上的人死亡,可以没有任何征兆,很多都是无声无息,安详地走了,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当时的感觉或可以或用幻觉或梦境来解释,但吴涛头脑清醒得很:这不是幻觉,黑影的出现,是铁一般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是不知道黑影是不是上帝派来的索命鬼?


        这次真的命到极限要永远要留在山上了吗?


        怎么办?吴涛提醒自己,现在绝不能走!于是按照学到的方法,紧急念动六字真言,须臾,黑影消失了,感觉身上能量在一点点恢复,突然挣扎着坐起来,一切归于正常。


        还有,昆仑山口间的克里雅古道人迹罕至,走在戈壁间,夜晚狼嚎声四起,其恐怖的氛围,人顿时会产生撕裂的感觉。


        那年去苏丹考察,乘坐的公交车行走中,突然间就会有一阵枪弹打来,车上尖叫声四起。饶是如此,吴涛坚持把苏丹的路程走完,因为这个非洲国家古道的历史资源,太丰富啦!


        但吴涛还是认定,古道上的风景蕴含着人类历史的脉动,值得细细品味。在中国云贵的茶马古道上,他住进了藏民的帐篷,主人不会汉语,只盯着吴涛,咧着嘴笑。女主人端出了一罐早已过期的可乐,那是他们存放很久的,一直当作最好的东西,舍不得喝。


        美国波士顿的“自由之路”,是将市内16处历史文化遗迹串联起来的古老步道。一般游客3—4个小时就能游览完,吴涛却在此花了4天时间,细细研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这条原本2.5公里长的历史步道,硬是被吴涛“延伸”到了哈佛大学——他前往那里求教学者,考证出当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茶叶,正是中国武夷山出产的大红袍。


        日本的熊野古道,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度超过1000公里。吴涛徒步时惊奇地发现,古道上有数不胜数的唐朝遗风,路两旁的居民和他在其他地方见的一些日本人不同,他们对中国完全没有偏见,会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端一杯茶水,和陌生人聊上一天。


        不难想象,吴涛专门从事的古道考察,风险有多大,又多么地壮烈!每次出发前,他都要写好遗书,做好“不得善终”的准备。每次出发,都极可能是起点也是终点,但吴涛很少儿女情长,目的是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淡一些。


        2018年1月18日,吴涛完成环球考察任务,终于回到也是出发点的祖国首都北京。值得一提的是:2018正好为吴涛前往各国徒步古道的第10个年头,还是他开始徒步行走国内古道的第30个年头。


        2008年,他从北京出发前往尼泊尔、印度行走菩提之路,从而开始了在世界范围进行古道考察的艰苦工作。经过十年的调查论证,他创造性地提出“世界十大古道”的概念,并取得业界的一致认可。而更早的1988年,他就开始踏上甘肃庆阳、陕西西安、咸阳等地,开始秦直道等的徒步行走了。


        这次88天的考察后,他不但成为中国第一位持本国普通护照完成连续七大洲(含南北极地区)环球旅行者,而且是世界第一位单人不间断完成七大洲(含南北极地区)主题考察者。但是其本人并不十分在意这样的个人名誉,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时间。他更期盼的,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和整个团队共同努力,使中国大陆在线性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国际间的领先地位。


        百度“世界十大古道”词条下,赫然写着:“2014年9月8日,国际古道联合会(IAU)同众多机构一起发布了‘世界十大古道’的备选名单,其重要依据,是专业户外人士吴涛在几十年的户外探索过程中,逐步挖掘和整理出来的十条具有户外探险价值和丰富历史内涵的著名古代线路等。”


        与之并行的,是亚洲十大古道、中国十大古道、中华十大徒步古道、北京十大古道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得到各种专业组织及管理机构认可,吴涛被媒体冠以“中华古道保护第一人”、“古道探险第一人”、“当代徐霞客”等等。


        吴涛策划《中国百大古道丛书》,正陆续推出第一部《京西古道》系列书籍。


        为了使更多人安全、环保、快乐、文明行走古道,从2015年开始,吴涛推出全民健身活动新创意——“古道马拉松”项目,以此作为“百万人走古道”系列活动的实施。


        电影《大鱼》的最后,主人公停下脚步,开始回馈社会,爱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朋友们——吴涛正走向这条道路。


        吴涛把一位历史学家说过的一段话,作为其人生的座右铭:


        “旅行是现代朝圣的一种方式。从出发达到目的地的过程,就是一段暂时离开熟悉的世俗环境,进入神圣空间的历程,会使人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而在旅途中,生命从里到外被洗涤,从旅途归来后,生命便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