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40期     2018年05月08日
通过电影让粤剧走的更远

—— 粤剧电影《花月影》北京座谈会发言摘要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40期 作者:梅宗宝 时间:2018年05月08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文化是前所未有的受到党中央的认识,我看推出这部剧也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突出表现。内容上,《花月影》体现了人性的美,非常具有教育作用。在广东搞这么一部剧,尤其意义重大。













        倪惠英(粤剧艺术名家、影片女主角扮演者):我们拍电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景,就是按照拍电影的一种手法,不去做戏曲的做法。我们这次基本上是忠实于我们的舞台,所以我们所有的布景,除了有一些花园流水,其它都是我们原来演出的东西,都是我们原来的舞美设计,我们只是在摄影棚里把我们这些布景在哪里搭建起来,这也是一种方式吧。其实我们想听听大家的观后感,感觉怎么样,对我们以后如何通过电影这种方式来把我们的粤剧走的更远提出建议。电影不同于舞台艺术,电影就是电影,它不可能代替,它的艺术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请我们的编剧先谈谈。剧本是最重要的,它的内容,它的思想,它的文化情怀,很重要。请编剧先简单介绍介绍,然后再请大家讨论。


        谢小明(影片编剧):真不好意思,我不是很会在会上发言。首先,我说我是我们的艺术家倪主席的戏迷,她是我们粤剧界很受尊敬的、有地位的艺术家。今天我看她的表演,她把美传给了大家,我看到大家说这个剧好的时候,首先这是我们艺术家的功劳。还有我们的黎先生,你们在舞台上的呈现是非常美好的。可以说你们的表演体现了艺术的美感,戏曲的美感。戏曲的美,中国传统观念的美,是这部剧的灵魂。再说我们艺术界的倪团长,她的人品,她的人格魅力,她做什么都是成功的。倪团长在粤剧界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她的表演获得了无数人的心,她把美传递给我们每个人,传递给观众和社会。我作为编剧,起了一个头,展示了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传统的价值观念的美。


        谭志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今天看了《花月影》,我和大家一样,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对于这个戏我不陌生,对于倪惠英,那个时候我们叫她小倪,三十年前看她的《吴起与公主》,我们就结下了缘。今天看到她在舞台上,她现在已经六十出头了,但是舞台上非常的年轻,非常的靓丽。这个年轻、靓丽、漂亮不只是外形,它是一种艺术的魅力。是她的艺术征服了你,她就是那个年轻的姑娘,其实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艺术家的功力。它不受年纪限制,梅兰芳快七十岁时,依然穆桂英挂帅,那么漂亮,另外他还是个老头子,所以说倪惠英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功底。这部电影我觉得意义重大,它还能留给后人,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艺术上《花月影》达到了一个审美的层次。其实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审美,审美有着很深的意境,有诗的语言,人物有深的情怀,这是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这不是一般作品都能够达到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受时间限制,永远能引起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戏。


        吴乾浩(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已经旱了好久了,今天下雨,这个春雨应该说是欢喜的喜雨。今天在这里看《花月影》的电影,我的心情跟这个天气盼春雨一样的。戏曲拍电影,对很多剧种来说,是一个很稀奇的事情,但是对于粤剧来说,应该是众望所归、与时俱进的行为。戏曲要传承、要发扬、要变化,不用新的媒体,不用新的艺术样式,不用新的艺术手法,固步自封,最后路越走越窄。我觉得咱们打了一个很重要的一枪。第一枪很重要,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造就了一个新时代。《花月影》这本剧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艺术上是走在前列的,在利用艺术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另外,咱们现在不离本土,不离根本,咱们这个《花月影》也属于本土艺术,要立在乡土之上再发展,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我希望这个剧能产生巨大的效应,能够有连锁的反应。在广东有好多戏都是非常好的,我更希望粤剧能在这方面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阎晶明(中国作协副主席):把传统戏曲改编成电影,用电影方式再现,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方式也不是从广东的粤剧开始的,有很多的先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粤剧用电影的方式来呈现,让它走向全国,甚至更大范围,是重要的一种途径。第二,传统戏曲跟现代的电影艺术结合,对于戏曲本身来说,它的现代戏的转化也是一种启示。刚才就像咱们的主演所说的关于布景和实景,与舞台的实景怎么去平衡。你不能将戏曲传统的、抽象化的及象征性的东西全部去掉,所以对这种创作,尤其是戏曲特别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向现代化转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第三,我们这个电影拍成以后,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的传播。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诗词》,那就影响比较大。你不敢想四年前,这样一个节目居然能在电视上上走火。没看电视的人,也可以在网上重新看一遍。所以我们也要用新的东西来传播。同时,我觉得粤剧的传播,虽然是地方戏,但是我想象中,包括其他的戏剧,不说京剧,它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如果国际化,那么首选是粤剧。全世界都有中国人,但是广州人最多。所以要应用好,利用好最新传播技术。现在《花月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也吸引到了很多外国观众,其实他们更不懂粤语,但是他们能通过字幕看懂情节,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尝试。


        韦燕(中外新闻社总裁):我谈点感受,有两点。一、我是广西人,广西广东是邻居,所以广西也有五个市讲粤语,同时不讲粤语的柳州和桂林也是对粤语非常喜爱,因此很小时候受这些影响也很喜欢粤语。我这次是第一次从头看到尾看粤剧电影。这次最大的成功就是有英文和中文,主要是对故事的情节引起了共鸣。第二点,作为媒体的工作者,不论内外,做好《花月影》的宣传工作。用我们的新闻网、杂志,我们的杂志也是中英文的,用我们专业的手法传播,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不但改革开放好及国际社会地位的强大,更看到了我们的生生不息文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表个态,继续做好宣传。


        朱红兵(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传播下去不仅是艺术家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政府部门,尤其是分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刚才他们也讲了,昨天上午市里专门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电影粤剧拍摄的三年规划,三三四,十部片子,一年三部,第三年四部。现在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和时间赛跑,把艺术家们的黄金时期拍成影片留下来。刚才有老师说宣传方面,我们也会考虑这方面工作,总之,我们做好保障工作。


        张凡(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局长):我这次从头看到尾,这部剧拍成电影,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特别是粤剧拍成电影,我觉得不仅是我们创作团队,演出团队,而且我们的影视团队,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文化是前所未有的受到党中央的认识,我看推出这部剧也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突出表现。内容上,《花月影》体现了人性的美,非常具有教育作用。在广东搞这么一部剧,尤其意义重大。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开放首先从广东开始,我们要搞出改革开放系列片。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而我们在这个情况下,首先把我们的粤剧拍成电影搞出来。我看的出来,从戏曲到电影,你们做了很多的创新,经验非常好。你们还有个计划,就是:“三三四”,尽快把这个东西拿出来。今年广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今天的首发式特别成功,不只是瞄准广东,也不是全国,而是要和我们的“一带一路”结合起来,要走向世界。(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文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