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72期     2019年10月15日
多彩贵州 多姿毕节

记“行走中国:2019世界华文媒体贵州行”(毕节线)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72期 作者:沙颍河毕节报道 时间:2019年10月15日

        参加“行走中国——2019世界华文媒体贵州行(毕节线),有一个强烈的印象:与其说是考察采访,不如说是生态旅游,所到之处,绿山清水,蓝天白云,特色小镇,毕节正在发展成为中国西南部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旅游名城。


中建乡书记曾涛介绍该乡“旅游扶贫”项目。


海外华媒记者走访织金古镇, 居中为项目负责人李天祥。


海外华媒记者在观看手工苗绣。


大方县宣传部长章育(左)陪同考察雨冲乡玻璃栈道。


凤凰生态园大门。


七星关区同心步行街音乐喷泉夜景。



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搬迁后在原址改造的民宿。


参观后海外华媒记者在毕节酒厂大门合影留念。


        10月8日至10日,遵照中国新闻社与毕节政府的安排,“贵州行毕节团”行走了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南、大方县、七星关区,先后采访了织金古城、织金洞、“唯爱.妈妈制造织金苗秀和蜡染合作社”、凤凰生态公园、文庙、林泉镇海子村、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中建乡营盘村、雨冲乡玻璃栈道、油杉河风景区、毕节大曲酒厂和同心步行街。同时,组织方还提供了大量文字材料与有关视频,弥补了时间的不足,使海外记者,体验与阅读结合,对毕节获得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毕节市是中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当地领导曾用“极弱、极贫、极苦、极差”四个“极”来形容。当地农民大多住茅草房,甚至是用树枝简单搭起的“杈杈房”,人畜共居,环境脏乱,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很低,到处是裸石山地,人民生活十分艰难。联合国有关专家来这里考察后认为,这里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的地区”。


        毕节市贫困落后状况最早引起关注的中央高层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据毕节市副市长吴东来介绍,习仲勋看到新华社写的一篇反映毕节市贫穷落后状况的报道后,当即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1987年7月20日,新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到任后第三天,就把毕节作为下基层调研的第一站。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选择典型地区建立试验区的战略构想。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毕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几次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实现小康,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吴东来以海雀村为例说,全村森林覆盖率从5%增加到70%以上。


        几天来,始终陪伴采访的毕节宣传部副部长朱光伦告诉记者,毕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建设绿色靓丽新毕节,让人民群众在“望山、见水、忆乡愁”中共享发展成果。


        基于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毕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旅游扶贫”,将毕节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美丽的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中的织金古镇就是典型案例。当年这里交通闭塞,十分落后;如今正在成为织金一个旅游名胜,形成“西有平遥古城,南有平远古镇”的新格局。


        多彩贵州,多姿毕节。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清凉宜人的气候条件,众多国家级、世界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毕节必将成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生态旅游明珠。


        相关链接:


        毕节十大生态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