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时报0963期     2019年05月17日
袁宝华与美国

来源:美中时报 版次:美中时报0963期 作者:张来民 时间:2019年05月17日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特别是向美国学习。40年前,1979年11月5日至12月6日,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袁宝华,根据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指示,率领国家经委代表团到美国进行了为期整整一个月的考察、学习。此次考察,以美国经济管理、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为重点,分别访问了一些政府机构、工交企业、银行、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管理协会。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第一个高层经济代表团访问美国,引起了美国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回国后,代表团撰写了长达近3万字的《美国经济管理考察报告》(《袁宝华文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对当时及以后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经济管理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石化出版社《袁宝华》画册)


        2019年5月9日,共和国经济建设的“高级工程师”、103岁高龄的袁宝华与世长辞。在这悲痛的日子里,重温袁宝华《美国经济管理考察报告》,不仅是对袁老的最好悼念,而且对进一步经济改革与企业发展也有现实启迪意义。


        《报告》除了序言,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企业管理。从美国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设计、企业研究发展到企业的职工培训、劳资关系、工资福利和老企业的改造等,《报告》都作了具体的介绍。第二部分,关于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报告》介绍了美国专业化协作和大中小企业状况、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美国银行的作用以及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重点,名为“几点感想”,实为与美国“对标”后提出的“改革良策”。《报告》特别强调“市场”的概念与“企业自主权”。“通过这次对美国企业的考察,我们深深感到,扩大企业权限,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这个中心,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与市场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把各级政府管经济,逐步改为由专业公司和联合公司等经济组织来管。采取这些措施,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就可以大大精简,经济主管部门的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经济立法、制定规划、研究政策、交流经验上来。”此外,关于培训管理干部和罗致人才问题、关于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关系问题、关于外贸问题等,《报告》都提出了富有创新的建设性建议。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当时的中国刚刚从“文革”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对于如何“转移”、如何“建设”实际上都是空白。袁宝华主持撰写的《美国经济管理考察报告》给当时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开阔了中国决策层的视野,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史是公正的裁判。40年后,对照中国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对袁宝华《美国经济管理考察报告》的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国,更不意味着“老师已经变成了学生”。实际上,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学习美国”的任务并没有终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报告》中提出的“政府与经济”的关系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报告》认为,美国政府也干预经济,但是,“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各种价值杠杆来进行的。”《报告》指出,美国商务部负责人强调政府要少干预经济,“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要创造和保障企业开展自由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以保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比一种需要政府大力支援产业的方法,更能保持我们的经济健全有力”。《报告》介绍的美国政府管理经济的经验和引用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信息部原总编辑)